門票預訂: | |
*支付方式 :現場支付 或 支付寶支付 。
|
|
電話預訂: |
直接撥打 13062438555 咨詢/預訂 |
【東山島】
東山縣簡稱陵島。因主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介于廈門市和汕頭之間,隸屬于福建省漳州市,位于廈、漳、泉閩南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瀕臺灣海峽,西臨詔安灣與詔安一水之隔;東南是著名的閩南漁場和粵東漁場交匯處;北經八尺門海堤,同云霄縣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
東山島位于中國福建東南部,隸屬于福建省漳州市下轄的東山縣. 是福建省首個“家園清潔行動”鎮村治理100%達標縣份。 歷史上東山島曾先后隸屬于南海郡揭陽縣、義安郡綏安縣、泉州龍溪縣、漳州的懷恩縣、漳浦縣和詔安縣。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銅山守御千戶所,并建銅山所城,繼而設銅山水寨,為閩南五大水寨之一。明末清初,東山成為鄭成功軍旅抗清與驅荷復臺據點,后來又成為靖海侯施瑯率部平臺的出發地。中華民國五年(1916)五月一日,東山獲準建縣,隸屬于汀漳道。明正德七年(1512)二月初二,銅山關帝廟擴建竣工,嘉靖五年(1526)巡海道蔡潮在銅山東門嶼主持修建七層石塔,名文峰塔。1950年5月12日,東山全境解放,成立東山縣人民政府,隸屬于漳州行政督察區(后為龍溪地區),今隸屬于漳州市。初時縣政府設在城關,1956年3月,福建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東山縣人民委員會等機關遷到西埔。 民國30年(1941)8月,創辦東山縣立初級中學,1956年9月福建省東山初級中學始設高中班,更名福建省東山第一中學,西埔小學附設初中班,1957年獨立建校,1961年改稱福建省東山第二中學。同時,一中、二中互換校名。東山一中在西埔,二中在銅陵。 東山島位于北緯23度42分,東經117度25分附近。東面是臺灣海峽,西面是詔安縣,西北面是云霄縣,東北面是漳浦縣。東山島及其附屬44個小島嶼組成東山縣,總面積194平方公里。島為東山島,又稱“蝶島”、陵島,面積為188平方公里,全島的海岸線總長為141.3公里。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13.1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7.3攝氏度。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水路南穗、港、澳、東南亞,北通榕、滬、津、青島、日本等;海堤連接陸路,直通內地。全縣由東山主島和44個小島組成,主島面積為194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從汕頭市驅車兩個多小時即到東山島。東山島與大陸之間由一條長長的大壩連接,不必坐船,驅車直入。電影《寡婦村》的故事就發生在島上[1]。 一牙新月般的海灣環繞著美麗的東山島。烏礁灣、東沈灣、馬鑾灣三灣相連,各具特色。烏礁灣的沙灘很寬,沙子細軟如棉花。海風拂過臉頰,一層層薄沙打著轉兒輕輕飄起,海水沖上沙灘,發出“嘩嘩”的聲響。面對如此美景,如何不讓人心醉?烏礁灣是當地特別保護漁灣,以自然美著稱,馬鑾灣則以新開發的海濱浴場聞名。馬鑾灣上有海上運動俱樂部,游人在享受陽光、海水沙灘之際,還可以領略一下帆板、沖浪運動的刺激。 東山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這里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于明代的銅山古城,位于銅陵鎮海濱,系為防御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回廊曲徑、玲瓏雅致的關帝廟,亦稱武廟,建于明代,至今香火旺盛。位于東山島東部的馬鑾灣,天藍海闊,沙白水凈,加之岸邊綠林蔥蘢,沙灘長2500多米,寬60米,沙灘東北有“三支峰”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拱衛,因而自成格局。 風動石
在關帝廟附近海濱石崖上,有一塊重約200噸的臨海巨石,狀似玉桃,底部觸地僅數寸,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然而歷經臺風、地震而不倒,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
(1)風動石景區
東山風動石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它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也是旅游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 東山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余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
(2)鷹嘴巖景區
鷹嘴巖位于山北天心景區,從古崖居往西行約數百米,便可看見一座形似雄鷹的巨巖。鷹嘴巖是一座渾然一體的巨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宛如一只展翅欲飛、搏擊長空的雄鷹。尤其是鉤形的“鷹嘴”上生長著一株古老的刺柏,給鷹嘴巖增添了神韻和飄逸,令人驚嘆稱絕。因此,她又被稱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巖峰。度假區距鷹嘴巖約6.5公里 從天車架往西行約數百米,便可看見一座形似雄鷹的巨巖。“雄鷹獨立健無倫,銳喙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厭凡鳥,欲君奮擊絕器塵”。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鷹嘴巖的雄姿。 鷹嘴巖在章堂澗南側,如一頭向東昂首的雄鷹,嘴中含(生)著一株刺柏,形象奇妙,是武夷九十九巖中最好的一景。鷹 嘴巖北有丹霞嶂,處在章堂澗邊,壁上有洞,相傳太平天國時,崇安城內一富豪懼怕農民起義軍對他清算,攜眷逃避來此,藏身洞中。后來他在洞中建造了樓閣,并裝上轆轤便于上下,人稱天車架。今樓閣已荒廢,天車架也已不存,僅留遺跡供人觀看,成為一景。 鷹嘴巖是一座渾然一體的巉巖,光禿禿的巖頂,東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出奇的是,鉤形的“鷹嘴”上竟然生長首一株枝干虬屈的古老刺柏,給鷹嘴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從巖頂直削而下的巖壁,光潤瑩潔,白里透紅,而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隱約約地現出一條條裂紋,猶如豐滿的羽翼。 佇立在章堂澗旁仰望鷹嘴巖,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勢欲振翅高翔,搏擊蒼穹,無比雄偉壯觀。
(3)寡婦村景區
1950年5月10日,國民黨從東山島撤退,共帶走了四千七百余青壯。而這個只有二百余戶的村子,竟有147名青壯男子強行裹挾去臺。一夜之間,故園驚變,骨肉離分,悲天慟地。誰料海峽竟成隔絕,這一去就是大半個世紀。在這個悲劇舞臺,人們看到了觸目神傷的一幕:上百名在那次兵災中失去丈夫的女人,成群結隊,來到海灘,遙對云海深處的海峽東岸,燒香化紙灑酒,不知親人是死是活,只能遙寄罹。多少次,她們一聲聲嗚咽喚郎君,只聞濤聲起回音;多少回,她們一雙雙淚眼盼歸舟,不見帆影只見云。這些不幸的女性,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團圓的渴望,藍天可作證,大海可為憑!由此,這個村子又多了一個飽含酸辛的名字——“寡婦村”。 這個村子就是銅缽村,它位于東山島東北隅,東鄰銅陵鎮,西連馬鑾灣,北與城埯村接壤,南瀕浩瀚的臺灣海峽與祖國寶島相望。為了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永遠避免那一段歷史,為了警示后人:勿忘“每個家庭的命運與祖國大家庭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村里的人辦了一個村史展覽室——“寡婦村”展覽館。 “寡婦村”展覽館位于東山縣康美鎮銅缽村,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主體為三層的花園式建筑,總投資450萬元。
步入展覽館,大門上端鐫刻著由原中宣部副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的“寡婦村展覽館”六個鎦金大字。寬敞明亮的中廳為展覽館的序廳,黑色花崗巖制作的前言臺置于中央,顯得格外莊重,兩側墻上兩幅各高3米,寬6米的古銅色浮雕《抓丁》與《團圓》,它們以不同時代,不同人物藝術造型,形成強烈的對照;它們跨越漫漫時空,從抓丁到團圓系統性地展現事件始末。
登上二樓便是主展區。主展廳分為“人間浩劫”、“曠世悲歌”、“海峽曙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人間浩劫”,采用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全面介紹1950年解放前夕發生在東山島上大抓丁事件的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羅列出4792名壯丁的名單,重點介紹了發生在銅缽村的“5·10”大抓丁事件的經過。第二部分“曠世悲歌”,運用大量的實物、模型,配以聲光,選用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網桶與歌冊”、“單人戽桶”、“虛設的碗筷”等事件和極其典型精彩的“泣血的洞庭湖簫”,“等了38年的鞋”、“金戒指”等事例向人們講述這一樁樁撕心裂肺的悲愴故事。第三部分“海峽曙光”,以大量的圖片集中展示半個世紀來東山島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后把落腳點放在銅缽村這個中國地圖上難以找到的村落的滄桑巨變。 展覽館三樓為多功能影視數據區。該廳有近百個座位,設置34英寸彩電和播放設備可供參觀者一邊休息一邊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臨時召開小型座談會,還給觀看展覽后的群眾留下一個回味與思考的極好空間。 “寡婦村”展覽館1999年8月7日開館以來,參觀者接踵而來,絡繹不絕。中央、省、市領導,軍隊將士和港澳臺胞、海外華僑和國內外新聞單位記者以及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紛紛前來參觀。“寡婦村”展覽館的社會影響正日益擴大,她正以她的悲劇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正以她的悲劇力量震撼、啟悟、感召海峽兩岸人的心。正如展覽的結束語所言:從來家與國,命運總相依。“寡婦村”這個名稱雖已成為歷史,但半個世紀生死離別的悲劇,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了兩岸不幸分離的辛酸歷史。悲劇不能再延續,祖國一定要統一,這就是寡婦村命運給人們的啟示。
(4)九仙山景區
九仙山,俗稱九仙頂,在東山島銅陵鎮西北面。因其是我國東南沿海歷代軍事要地,故又稱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點。 循著九仙山南邊小道扶蹬而上,走了百來米,就見曲徑迂回,巨榕覆蓋,青苔附巨石,鳥聲陣陣,完全是一個清涼幽靜,神秘超然的世界。昂首望去,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楷、草、行、篆,各顯其秀,其中,有明嘉靖福建右參政監海蔡潮的“宦海恩波”;有嘉靖鎮東衛指揮陛大明欽差總督吳文“惠政碑”;有明永歷六年于石室內所題《仙嶠記言》全文;以及清、民國時期聯對、碑記等。這些石刻,都是研究歷史,尤其是研究神秘的天地會、南少林活動的重要遺跡。 抓著鐵扶手沿很陡的石階往上攀登,便到九仙石室。就是這石室,黃道周為之做記;歷代總兵為之吟詩;鄭成功部將四十一人為之記言。明水師提督程朝京更稱之為“萬玉林中仙子窟”。就是這陋室,在半個世紀前戰火紛飛年代,地方當局據室指揮全縣軍民堅決抵抗日偽軍進攻。其時,北面廈門金門相繼失守,南邊汕頭南澳皆告淪陷。唯東山一孤島彈丸之地,抗日旗幟迎風飄揚。就是這石室,因此改為抗戰紀念亭,并樹立碑記。望著這陋室,你會由衷地對東山人民忠貞勁節的黃道周故里的人民,表以深深的敬意。 離開石室折而北向,即抵山巔,有一大而險的巨石,其中鐫刻“瑤臺仙嶠”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水操臺。從明景泰年間于此山建水寨起,它就是一個指揮臺:戚繼光、施德政、程朝京、鄭成功等將領,就曾在于此發號施令,指揮水軍。而今,當你象當年的將軍一樣威武地站在這水操臺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艨艟斗艦已不存在,你所看到的,是一派和平建設的景象:近處,是五千噸級泊位的碼頭、三千噸級的石油碼頭,碼頭上一片和平建設的景象,碼頭邊停泊著各種船只;近處,即綠色的小島旁,養殖各種水產品的漁排密密麻麻;更遠處,煙波浩渺之中,漁帆點點,商船南下北上…… 撫今追昔,你地敬仰昔日戰爭時代的英雄,你會敬佩今朝建設的好漢,你更會珍惜難得的和平年代,尤其感到改革開放的決策英明。 (5)馬鑾灣景區 從銅陵鎮沿西銅公路西行2公里處,有一條寬闊、筆直的水泥大道,把你引向海濱,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馬鑾灣海濱浴場。 馬鑾灣海濱浴場也稱馬鑾灣風景區。馬鑾灣灣長2500米,寬60米,縱深150米,水深2-3米,潔白細軟的沙灘,不扎不沾,平緩地延伸到碧藍的大海。海面寬闊,水質清純,蔚藍清澈風平浪靜,灣內無鯊魚威脅,水無污染,水底無礁石障礙,一見就想撲到她的懷里,盡情的游。水浴后,再來個沙浴,頭遮一把太陽傘,又是一個日光浴,三浴過后,也可蕩舟或乘游艇,登上對面的小島摸螺釣魚,或拾貝、野炊,體驗島上的生活情趣。背靠著一條寬闊的、綠森森的固沙防風林帶。遠處的蘇峰山變幻莫測,有時白云籠罩,銀裝素裹;有時白云纏腰,仿佛若帶;有時煙水一色,擁玉翠,似海上蓬萊,如天上仙山;有時白云冠頂,宛如一位婷婷少女……海天山色,給馬鑾灣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景區內還新建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停車場。 當夜幕降臨,天穹星光顯現,海水舔著沙灘,沙沙作響,似情人般的竊竊私語。你會情不自禁地住足傾聽,你的心情愉快,必定是歡樂的歌,你的某種愁緒,它會盡力為你開脫。待到明月升起,海灘上被染上一片清輝,你身在其中有如入仙境一般。這時,或躺在沙灘,或夜泳、或漫步沙灘上,近處海潮起伏,遠處魚火點點…… 馬鑾灣景區內已建成一批中高檔次的飯店賓館,其中有中外合資的國際三星級標準金沙大酒店、漳州市財政培訓中心、帳篷酒店等,臺商興建的29幢海濱別墅。還有一批飯店餐館、工藝服務部、舞廳等,形成了海濱度假、旅游、旅游娛樂的海濱旅游勝地。 10年來,這里已接待了中外游客240多萬人次,夏季有時每日達近萬人。其中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德國、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朋友和臺胞、港澳同胞、僑胞。美國游客贊嘆說:“這里海水潔凈,沙灘細白,風景秀麗,是個很好的海濱游覽勝地,可與美國夏威夷相媲美”。
(5)烏礁灣景區
烏礁灣位于東山島尾部,這里有著南國海濱的風光,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1992年7月,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海濱森林公園。 烏礁灣,因灣西部有一塊黑色的礁石而得名,它是東山島最大的海灣,形狀似一個被拉長的拼音字母“C”字。烏礁灣南北長8.3公里,東西縱深4.63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海濱有8公里長的茂密的綠色長城,腹地森林覆蓋率達70%。在漫長的林地中,種植有木麻黃、濕地松、馬尾松、橡膠、荔枝、龍眼等林果作物,是一座典型的海濱森林公園。 烏礁灣沙灘開闊平繪,沙灘潔白,堪稱沿海一流的旅游性沙灘,這是海濱旅游渡假理想場所。編輯本段景區榮譽和門票 AAAA級旅游景區,風動石景區60元, 騎術中心10元 ,馬鑾灣20元
【周邊景點】
六鰲 古雷半島 濱海火山 趙家堡 南炮臺
【咨詢電話】
4006-592-005
|